当前位置:

云山:百年书院今犹在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飞平  编辑:陶湘 2011-10-27 15:58:38
—分享—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和极具特色的办学方法,书院在中国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盛极一时。坐落于水云山下的云山书院,系县人(曾任浙江按察使及陕西巡抚等职)刘典为便利县境西部学生入学而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倡建。书院雄伟巍峨,古朴大方,有讲堂、文昌阁、先师堂等,有大小房屋158间之多。书院三面环山,古木葱笼,沩水流迳,步云桥横跨其上。“山水之胜,无殊岳麓”,“斋舍之制,全效城南”。

  云山书院在当时相当于乡学一类初级教育机构,但比一般乡学规模要大,其宗旨为“修书院,广育婴”,便于乡民子弟就读。对学生要求“贵博学、审问、慎思,明辩以析其理,笃行以践其慎”。校内有刘典书写的“倡建云山书院”碑,学校正前楹门有谢觉哉题写的“云山完小”四个字,可惜皆已毁。四周有王凌波、谢觉哉等人种植的“黄金树”等树木。清政府废科举制后,书院改为高等小学堂,推民主革命前辈文经酉任堂长。学校附设半日制学习班,开业余教育之先河。1909年春始,“宁乡四髯”何叔衡、姜梦周、谢觉哉、王凌波先后在此执教并任校长。同时有梅冶成、喻棣芳、欧阳健、王一凡、许抱凡、林若虚、夏元彬、李甲农等农运先辈及进步人士在此提倡科学与民主及劳动教育,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因此成为了“五·四”前后宁乡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及宁乡民主革命的摇篮,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培养了大批人才,如甘泗淇、萧述凡、谢南岭、尹澍涛、喻东声、胡辉、余喜文、林萼生、严岳桥等俊杰,在后来的中国革命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一晃140多年过去了,蜕去了光鲜亮丽外衣的云山书院,如今静静地躺在这水云山下,用它曾经的荣光装扮着这一方钟灵毓秀的山水……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飞平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