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汤镇地处长沙、株洲、湘潭交界地带,全镇总面积43.2平方公里,其中温泉区面积8平方公里。近年来,灰汤镇走出了一条由突破到快跑、由蓄势到成势的上升曲线,为未来发展积蓄了能量,2010年旅游人数过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过3.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70元。2011年一季度完成招商引资合同资金45亿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实现到位资金7.8亿,成功跻身长沙市“十快”发展乡镇,并荣获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中国绿色名镇”、“长沙市城乡环境整治十佳乡镇”等荣誉。如今的灰汤,已成为省内外投资的热土。但曾几何时,群众工作问题也是令灰汤党委、政府深感头痛的难题。开发之初,个别群众对征地拆迁政策不理解,发生过一些拒不配合征地拆迁、聚众阻工、赴京越级上访等现象,为此,镇党委政府以理情绪、解难题、保稳定、促发展为目的,在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上下功夫,三带三创三落实,凝心聚力促和谐,探索了一条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新路子。
突出“三带”,奠定群众工作的基石
群众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涉及征地拆迁等利益分配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矛盾纠纷不断增多,信访总量居高不下,社会稳定形势一度比较严峻。为此,灰汤镇党委政府以“领导带队伍、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为重点,突出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为了解决拆迁户搬家人手不足的问题,县领导龚畅亲自带领全镇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帮助群众砍树、搬家,并要求全体党员开展联贫帮带活动,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积极支持,在紫龙湖水库、桃花谷等项目建设征地拆迁时,仅用了3天时间就征地1000多亩、拆迁72户,创造了征地拆迁的“灰汤速度”。
突出“三创”,搭建群众工作的平台
创新阵地,构建群众工作平台。设立群众意见箱、在政务大厅设置值班领导接待窗口。通过这一平台,解决群众的问题,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创新方法,构建群众工作网络。畅通群众工作网络。在镇村组成立群众工作室,设群众工作信息员,收集社情民意,协调本辖区内的群众工作,排查矛盾纠纷。
创新活动,构建社会管理新模式。开展文明镇村创建活动。2010年镇政府机关获评长沙市文明单位,花果村获评长沙市文明村镇;开展道德模范创评活动。启动并每年开展社会道德模范创评活动,在全镇倡导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勤俭节约、文明向上的新风尚。去年评比树立了“敬老好儿媳”陈珍玉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开展群众互动文化活动。2011年2月,举办了首届神水杯拔河比赛,各村(居)、各部门、各项目载体干部群众参加了比赛,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突出“三落实”,确保群众工作取得实效
民生民利落实到位,权为民所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和社区失地居民就业,举办创业班、焊工班、电工班、电脑班等劳动技能培训班和农业技术培训班20多期,培训学员3000多人次。推动全民创业,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服务、创业培训三位一体的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保障城乡群众各宜其居。以城乡一体化建设示范镇为契机,实施“金镶玉”发展战略,大力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创造了城乡一化“灰汤试验”模式。
成果共享落实到位,利为民所谋。从2009年开始,灰汤镇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就充分考虑到了共享开发成果的民本民生问题,加快以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拆迁方面,拿出了倾斜资金,在扶危济困方面,对低收入家庭实施了救济。进一步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全镇的低保户进行了提标扩面,仅此一项政府每年投入就在50万元以上。
长效机制落实到位,情为民所系。在灰汤,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走村入户,宣讲国家政策,听取社情民意,化解社会矛盾。这就是政府的青年干部宣讲团在工作。该镇将机关中的青年干部分配到各村各组担当政策法规宣传员、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排解员、为民办事服务员,把群众的呼声和要求第一时间反馈给党委政府,为领导掌握情况、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该镇还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推行了重点工作定期通报制度和重大决策局镇联席会议集体通过制度。对矛盾纠纷,坚持定期排查,分级负责,逐级上报,归类办理。服务方面。成立了政务中心,将各类业务办理窗口一起纳入政务中心,完善了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度,大大的方便了群众。
干净整洁的街道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贺小平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