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李向 陈燕)
站在夏铎铺镇天马新村石仑关景区,抬头望去,田野中齐腰深的马鞭草连绵不断,如同飘浮着一朵巨大的紫云。花海周围,一栋栋别致的民居坐落在绿树丛中,窗明几亮,清清爽爽。这是6月3日记者见到的一幅美丽乡村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近年来,天马新村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和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形成人人动手改善生活环境,为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
村民主动分类
环卫人员定期清运
当天,记者来到天马新村,看到该村环卫工作人员廖发荣正开着电动垃圾清运车上门收集垃圾。
“我负责先锋片区的垃圾收集清运工作,200多户村民,我每隔1天就要挨家挨户上门一次,把垃圾桶里的垃圾收走。”廖发荣告诉记者,2018年5月20日,他加入该村垃圾清运队伍,负责该村先锋片区的垃圾清运。廖发荣回忆,以前上门收一次就有近6车垃圾,但随着垃圾分类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村民们都自觉进行分类,要运走的垃圾越来越少,如今上门一次收集的垃圾不到3车了。“大家都很配合,自发进行垃圾分类,我也没以前那么累,走到哪都干净舒服。”廖发荣介绍。
“废砖块、渣土和餐厨垃圾等这些不可回收垃圾都会分开埋起来,树叶草屑不扫进垃圾桶,废纸、酒瓶子等就留着,有收废品的上门就卖掉。”该村15组村民李女士对垃圾分类工作如数家珍。她告诉记者,近几年来,镇村干部经常上门宣传,召开户主会现场指导农户进行垃圾分类,每家每户都发了两个垃圾桶,村民们的环保意识普遍得到提高,大家都自觉把周围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石仑关的紫色花海非常漂亮,周边马路、水渠、农户家到处干干净净的,看不到一点白色垃圾。每天开门就能看到青山花海碧水蓝天,我很羡慕住在这里的人。”采访中,来自安徽省的游客白先生连声夸赞。
改善人居环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户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可堆肥垃圾等把家庭生活垃圾进行初步分类后放入对应桶内或堆肥处理,由保洁员上门收取。通过简易分类,基本实现农户垃圾不出村。”该村党总支书记廖东强介绍。
据该村担任了6年环卫专干的崔文斌回忆,该村在2014年就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当时,村干部和村民一起用竹子做成简易的架子,上面悬挂两个纤维袋,发放到村民家中,一个袋子装可回收垃圾,另一个装不可回收垃圾。
2015年,该村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更是把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当成头等大事来抓。先后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赴长沙、望城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理念,并定期举办“周末沙龙”活动,通过网格干部、村干部连片,党员示范引领,开展屋场整治,改善环境卫生,举全村之力推进石仑关花海、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2017年,该村通过推行“拆池换桶、分员到户、二次细分”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方法,抓实“源头分类、有序回收、资源利用”三个关键环节,成功创建长沙市垃圾分类示范村。
“2018年以来,村里累计投入近80万元,更换配备了6台垃圾清运车,安排专人负责定期清运;1325户每户发放两个垃圾桶,垃圾分类工作大会小会必讲,户主会着重讲,加大宣传引导工作力度;并组织力量对河渠、道路两边等重点区域定期清理。”廖东强告诉记者,通过持续教育引导和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养成习惯。该村村民从过去乱丢垃圾到如今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全民参与促进了人居环境的大改变,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李向 陈燕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