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少奇同志眷念的父老乡亲

编辑:陶湘 2018-11-02 09:58:17
—分享—

刘少奇同志以他光明磊落的一生,以他正直无私的一生践行他伟大的信仰和崇高的品格。

在他家乡花明楼的故居纪念馆里,至今保存着这样一张礼单:

“大米五斤,饼干两斤,糖果两斤,猪油一斤,盐蛋九个”。

无论怎么看,这都是一份显得有点寒酸的礼品清单,哪怕是在共和国刚刚度过“大饥荒”的1961年,也远远谈不上贵重,而这居然是当时身为共和国主席的刘少奇,回到了阔别40多年的家乡宁乡市花明楼镇,冒雨亲自手提去探望病卧的古稀之年的大姐刘绍德的礼品。

1961年4月,刘少奇同志回到了阔别40多年的家乡宁乡花明楼。刘少奇同志决定去赵家冲看望姐姐刘绍德。因下雨且有八里地不通公路,有人建议把刘绍德接来。刘少奇是家里最小的弟弟,他说:“长幼有序,我虽然当了国家主席,但在姐姐面前还是弟弟,而且大姐特别关心我。”刘少奇同志穿着胶鞋打着雨伞艰难抵达赵家冲,工作人员想进去通报一声,刘少奇同志不让,说:“离开家乡几十年才回来,应该是弟弟进屋给姐姐请安才是。”当看到年过七旬的大姐一身病态,家里一贫如洗,并得知姐夫因为饥荒活活饿死后,刘少奇同志心情十分沉重,满怀歉疚地把礼品递给姐姐—大米5斤,饼干两斤,糖果两斤,猪油1斤,盐蛋9个。也许是穷怕了、 饿怕了,刘少奇同志手中的礼品还没来得及放下,刘绍德就急切地问:“老弟啊,我吃完了这些东西,再到哪儿去找你呀?”刘少奇同志听完竟哽咽着无语以对。他心知,自己身为国家主席,给忍饥挨饿、风烛残年的姐姐加把米并不过分。可是想到炭子冲、宁乡的父老乡亲,乃至全国人民都在等着加把米,他宽慰姐姐道:“现在是困难时期,您过得艰难,大家都过得很艰难哪,现在已经有了《六十条》,政策好了,以后的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

薄薄的一张纸,满怀酸楚的几句话,一个看似冷情的弟弟,却是一个深情的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

1950年5月土改期间,刘少奇同志还曾经复信教诲嫁在地主家庭的二姐刘绍懿安心劳动,好好改造,做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刘少奇同志的二姐嫁在一个地主家庭,在建国初期党领导的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地改革运动中,不仅分了她家的土地财产,而且还让她参加劳动。刘绍懿难免有抱怨情绪。一次她在写给弟弟刘少奇的信中流露出这种情绪。她说:“我在塘边打水,一边打水一边想,我弟弟在北京做大官,可是我却在此打水……”希望刘少奇同志能帮帮忙。刘少奇同志接到信后,不仅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为姐姐谋取私利,而且写信以理服人地给以说服教育:“你家过去主要是靠收租吃饭的,是别人养活你们的,所以你应该感谢那些送租给你们、养活你们的作田人。人家说你们剥削了别人,那是对的,你们过去是剥削了别人。乡下现在要减租退押,也是对的。你们应该照减照退。”并且进一步循循善诱告诉她:“你们以后应该劳动,自己作田,否则,就没有饭吃,我当了中央人民政府的副主席,你们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光荣。如果我当了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者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你以前那些错误的老观点,应完全改正过来。”本来,只要刘少奇同志稍一开口,就可以招呼有关方面给以刘绍懿的照顾,但是刘少奇同志并没有这样做。原想获得身居高位的弟弟“撑腰”的姐姐,却得到了弟弟义正词严的批评教育。

不是共和国的主席冷酷,只因为视天下为家,所以无私,只因为以苍生为亲,故而至公。

同样地,刘少奇同志当选为国家主席后,有些亲朋好友产生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想法,抱着各种想法要求安排工作的几个亲戚,特意赶到北京。为此,国事繁忙的刘少奇同志专门召开了一次移风易俗的家庭会议,特地安排在他平时主持政治局会议的会议室召开。他语重心长对亲戚们说:“你们在农村的想进城,希望我帮忙。不错,我是国家主席,硬着头皮给你们办这些事,也不是办不成。可是不行啊,我是国家主席不假,但我是共产党员,不能不讲原则,滥用这种权力啊! 不能以为你们是国家主席的亲戚,就可以搞特殊!我不能乱用党和人民给的权力。”刘少奇同志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自始至终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任何一个亲属外出工作提供特殊化照顾和便利。

刘少奇同志的侄孙女刘维孔,全国刚一解放,她就从湖南乡下转学到北京,一直在叔祖父身边读书。1957年秋,刘维孔高考落榜。当时,一心想上大学的刘维孔伤心得差点哭起来,于是,便打起了找叔祖父“想办法”的主意。可她转念又想:“爷爷一向遵规守矩,决不以手中权力谋私利”。因而,她始终没有开口求爷爷“帮忙”。此时,刘少奇同志也深知侄孙女的心思,遂将维孔叫到身边,亲切地说:“你是一个革命的后代,应该到最困难的地方去锻炼。你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好不好?农村同样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开始,维孔实在想不通。经过刘少奇同志亲切教诲,反复做思想工作,她终于愉快地回到了湖南宁乡县花明楼公社,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公社社员。

考分不达线,不能被录取。此乃高考的正常规则。然而,刘维孔这位名落孙山的考生,毕竟不是平常人家的子女啊!平心而论,倘若当时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同志只要给有关部门“打声招呼”,或者让身边的工作人员“出出面”,侄孙女上大学的事就会轻而易举地得以解决。可刘少奇并没有这样做。他深知: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应该带头遵规守矩,廉洁自律,决不能存有丝毫的特权思想。

花明楼的草木无言,故居的砖瓦无言,在那最动荡的岁月里他的故居能完整地保留下来,是因为刘少奇同志看到一些在建公共食堂时期被拆掉了房屋的村民无屋可住,要他们住进他的房子,他的旧居在文革中能够才得以保存下来。

身居高位,严于律己,从不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徇私情。历经坎坷,却能百折不改其志,终为共和国的历史深深铭记。勤政廉洁、克己爱民,人民就把他塑造成一座丰碑,矗立在祖国大地。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