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网—今日宁乡讯(记者 魏枫)
“一看就晓得是搞了多年的老师傅,线条匀称、美观,补得蛮好。”农历大年初六早上八点多,市民唐先生来到位于香山巷与八一路交叉口的圣得西专卖店,“在这里买了件皮衣,衣袖挂了个口子,店员说他们维修不了。看外边有个修补摊位,刚好鞋子脱胶了,就补一补。”记者看到,补鞋的老师傅修好鞋子后,用起子在一个矿泉水瓶里蘸了点黑黑的胶水,小心地粘在唐先生皮衣衣袖的口子里,捣了捣,然后将裂口黏合。“回去再涂点咖啡色鞋油(皮衣是咖啡色),就不显裂缝了。”老师傅微笑着说。
一年差不多有360天在
老师傅名叫彭志春,流沙河镇大田方人。20年前,他和妻子罗利云一道到广东等地的工地上做苦力谋生。“有时候为了赶工,日做夜做;有时候又没事做,天天睡大觉;还有的时候,拿不到工钱。”彭师傅说,打工经常要换地方,不稳定,加上家里的爹娘和小孩都要人照料,愁心大。所以他就在市区选择了修补这个行当,起先在宁乡大厦门外边摆摊,后来就固定到了现在的地方。妻子则在《今日宁乡》送报(近两年没送了)。夫妻俩齐心协力,把两个小孩接到城里来读书。生活就这样安稳下来。
“一年差不多有360天在这里。往年正月初三就开始了,今年是正月初六。一天有12个小时在这里。早上带饭来,中午蒸热了吃。”彭师傅说,虽然不是担担子,但是风里来雨里去地坚守着,一般人很难做到。“2008年大冰冻的40多天里,我不得不休息了两天,因为冰雪阻住了工具车,上不了街。去年结了几天冰,崽和儿媳妇劝,说我年纪也大了,休息休息吧,就休息了三天。”他说,要是一两天没来,顾客们就会打电话问,“你哪去了?还搞不搞?希望你多到这里做,我们既方便又放心。”就这样,他一直坚持了下来。
凡事有决窍,手艺全靠自己摸索
记者在现场看到,彭师傅的工具车很特殊,看得出是经过精心改造的。主体部分是一个配备三个橡胶轮的钢质工具箱,箱内摆满了各种工具和零配件;箱上安装着一台电子配匙机,用来配钥匙;箱子前下方焊接了一个小平台,平台一边安装着一台补鞋机,用作补鞋。一边安装着一台气泵,用来补胎充气;箱子后下方也焊接着一个小平台,安装着一台电动打磨机,用来打磨鞋底或工件。所有工具结合成一个整体,在推力的作用下行走自如。
“补锅、修伞、修电饭煲都能搞。”彭师傅微笑着说,他的这些小手艺都是自己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从没拜过师父。“小时候骑单车去读书,修了几回单车后, 自己就晓得修了。”他说,只要勤动脑筋,凡事都有决窍。比如补鞋时,“有些顾客以为你舍不得用胶,实际不是,胶水涂多了,一个是胶不牢,二个是对鞋底、鞋面都有损害。因为胶水与鞋底、鞋面发生化学反应会起泡,导致鞋面过硬,与鞋底不相粘。”
家庭和睦幸福,累也值
彭师傅一年能挣六七万元钱,但是,“从初中开始,两个孩子就在城里读书。女儿复读了高中,大学读了四年,崽也读完了大学。这当中的费用包括租屋、生活费一起,以及后来崽结婚的费用,包括堂客送报的工资在内几乎都花光了。”
“今年女儿回家过年,帮我买了个一千多元的手机,还买了件棉衣;儿媳妇在圣得西给我买了件夹克和一条裤子,一双蜘蛛王牌子的皮鞋,也花了一千多元。”彭师傅感到自己20年的坚守和付出是值得的,开心地说,“一家人和和睦睦,他们尊重我,我尊重他们。孙子从长沙回来,喊一声‘爷爷’,喊得我好开心。”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魏枫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