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白马桥:白龙马舍身除妖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淑兰 编辑:陶湘 2018-01-11 09:47:30
—分享—

  □本报记者 刘淑兰

  白马桥原是一条小小的木桥,为什么后来变成了石板桥,甚至有了白马桥乡这个地名。白马桥仁福村92岁的宋知闻老人娓娓道来,这里有个美丽的故事。

  “解放前,我们这里属洋泉乡之九、十、十一保;解放初划为正农、狮顾两乡,1958年公社化时为白马桥公社;1961年整社时,公社划小,沿用原名。”宋知闻老人向记者介绍,昔日有一座石桥,横跨在不足一丈宽的小河上,一块白色大石板作为桥面,桥上无护栏,虽然其貌不扬,却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白马桥。但现在此桥已经无迹可寻,在白马桥乡境内,唯有一座已经竣工通车的溜子洲大桥。

  宋知闻老人说,传说当年唐僧师徒赴西天取经,不辞万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在西天佛国取得真经。玉皇大帝对他们十分赞赏,根据他们各自的意愿,做出了如下决定:唐僧立地成佛,归如来佛祖门下;孙悟空武艺高强,命镇守南天门;猪八戒痴情难改,就让他回了高老庄;沙和尚精通水术,派他去治理流沙河,可为民造福。只有这白龙马是否让其再回龙宫呢?玉皇正在犹豫之时,白龙马跪地祈求:“我不愿再回龙宫,只想要一片树林深居,过上平静的生活,其他什么也不要!”玉帝依了他。临别时,玉帝送了他一片石块。并对他说,此乃天宫的十大法宝之一,念一念咒语,可以帮你在深山树林之内建个林宫,比你父亲的龙宫还要美。但是千万不能丢出手。白龙马跪谢玉帝,来到了凡间,化作一位年轻英俊的白衣后生。

  这天,他来到沩江流域的一个小村落,只见田野里的禾苗东倒西歪,一片狼藉。此时,十几个村民头顶烈日,在稻田里忙碌,并且口里不停地感叹:“真造孽啊!像这样下去,叫我们怎么活啊!”他忙上前问缘故,不料村民们一见他就慌忙逃跑,并气喘吁吁地央求饶道:“请饶了我们吧!”一眨眼功夫,村民都跑得无影无踪了。只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家,在慌乱中摔倒后,跑不动了,竟闭眼跪在他面前不起身。他上前扶起老人,并安慰他:“老爷爷,您跑什么呀?我不过是一个过路的行人,看到你们在忙碌,就随口问问。想不到把你们吓成这样。”此时,那老人家才睁开紧闭的双眼,上下打量了一番身旁的白衣后生,惊奇地说道:“呀,原来你不是昨天的那位呀,怎么长相这么像呀?”“怎么回事?请老人家坐下说吧。”他扶着老人席地而坐,慢慢地攀谈起来。

  原来在此之前,这里来了一位身着白色衣褂、武艺高强的青年后生,自称是陪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白龙马化身,看中此处一方深山密林,想在这里造个宫殿,娶三妻四妾,吃山珍海味。责令本村长老在一月之内要筹集千两白银、百两黄金,并送上10个年轻美女。如此贪婪,何以满足?昨天是限定的最后日期,可是村里一条要求都没做到。那白衣后生火了,跑向稻田一阵刀枪剑戟,弄得稻田一片狼藉,然后警告说:“再等三天,三天之内再没结果,将血洗村庄!”

  老人家说得声泪俱下,白龙马听得怒向胆边生:何方妖怪,竟敢冒我名,如此残害良民百姓。于是,他悄悄地对老人一阵耳语后,便走了。第三日夜晚,月朗星稀。白龙马化变成老人,提着一个包袱,来到了河边的小木桥旁,假装欣赏潺潺流水等候着。这时一阵阴风吹来,月色微微一暗,只见小木桥对面站立着一个与自己化身一摸一样的白衣后生,没等他开口,假白龙马就问话了:“金银带来了吗?”“带来了!”“送上来看看!”他正欲提包走过去,假白龙马忙问:“美女怎么没带来呢?”他耐着性子答道:“美女倒是挑了一些,但我们担心难以让你满意,还是请你到村上去选吧!”“哈哈哈哈……说得有道理,那我就自己去选!”说罢,一跃跨过了小桥。说时迟那时快,“老人”一把抓住了假白龙马的双手,然后露出了真白龙马的摸样。真假两个白龙马展开了一番激烈的搏斗。村里老人带着一些村民赶来助战,但又分不清谁真谁假,帮不上忙。真假白龙马斗了好几十个回合,正难解难分之时,真白龙马想起了自己的法宝,他毫不犹豫地掏出怀中玉帝赐予的那片石块,朝对方砸去,落在对方身上。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化作一块大石板朝假白龙马压去,而后搁在河堤的两岸。只见小木桥没了,变成了一条横跨小河的石板桥。一溜烟过后,假白龙马不见了,真白龙马也不见了。就在这时,石桥上空现出个莲花宝座,宝座上观音菩萨手执玉净瓶,一匹白马向她奔去。自此,人们就把这座桥叫做白马桥,并在桥旁立一塔,逢年过节总有人焚香秉烛,表示对白龙马舍身除妖的感激。

  听完宋知闻老人讲的故事,记者不禁陷入沉思。传说毕竟只是传说,但我们知道,这些传说寄托了老百姓美好的愿望和信仰。而今更让人备感欣慰的是,白马桥乡(今白马桥街道)域内新建了一座横跨沩江主河槽、辅河槽和溜子洲岛的溜子洲大桥。该桥全长1.223公里,双向六车道,可谓母亲河——沩江上气势最雄伟、壮观的大桥。大桥西连宁乡南站,东接高坝窑,顺连宁梅大道,车辆可直通梅溪湖。沩江两岸人们的生活,也将因大桥的全线贯通而越来越美好、幸福。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淑兰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