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分犯罪人员,符合相应的条件,可以不用在监狱里,而是回到社区服刑,在司法行政等部门的监管下,提早与社会接触,尽快回归社会,融入社会,走向重生。
3月5日,县政法委组织县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和司法局召开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记者了解到,我县2009年启动社区矫正工作,县司法局2012年成立社区矫正科。全县共有904人接受社区矫正,342名服刑人员已解除矫正、重获“新生”。
据了解,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及其派出机构(司法所)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社区矫正工作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特殊人群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
当天会议回顾总结了前段社区矫正工作,深入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和部署了下阶段主要工作,并就当前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法律文书和人员交接等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会上,四家政法单位就社区矫正工作达成共识:一是要严格规范社区矫正社会调查评估工作,准确适用社区矫正对象;二是共同做好监外执行衔接工作,法院、司法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和各自职责,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衔接工作,从源头上杜绝社区矫正人员的脱漏管现象;三是强化监管,对违反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矫正人员依法给予警告、收监等处罚。
贺美容 彭丹
又讯:县司法局指纹录入规范社区矫正对象监管
从今年2月起,县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正式启用社区矫正指纹录入系统。这意味着,社区矫正对象报到除了要登记个人基本资料外,还必须进行专门的指纹和面部识别信息、身份证信息的录入。
为强化对被判处缓刑、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及解释人员等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管力度,长沙市开发并运行了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管理系统,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通过专业培训后,于今年2月正式启用了这一系统。今后,在社区矫正对象日常报到中,除以前要求的书面汇报,报到册签字及登记表签字(按手印)外,增加了指纹仪和摄像头的身份识别,社区矫正对象必须亲自到现场通过指纹和头像识别信息的确认,系统才能确认签到。如果没有定期确认签到,系统将进行自动预警。此举有力地规范了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杜绝了代为签到现象的产生。至3月5日止,全县已录入社区矫正对象指纹和面部识别信息278份,其他社区矫正对象的指纹和面部识别信息正在加大录入中。
贺美容 宋怀良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湘